/

19 5 月, 2025

企業採購流程優化指南:從需求到付款,6 大步驟、痛點與採購系統解決方案

中小企業企業採購系統:自動比價、供應商管理,解決人治不可控風險

企業採購流程遠超乎「叫貨 $\rightarrow$ 付款」的簡單環節。從需求提出到財務結算,每一步都緊密牽動著企業的:

  • 成本控管效率

  • 內部快速核決機制

  • 供應商準時交貨與財務不出錯帳

對於流程仍仰賴人工與紙本的中小企業,極易出現簽核卡關、重複採購等風險。因此,建立一套制度化的企業採購系統,是實現流程優化、提升效率與風險控管的關鍵。

以下我們將拆解 6 大企業採購流程階段,幫助你全面掌握採購節奏與優化切入點:

採購流程階段對應任務常見風險
1️⃣ 需求與預算審核內部部門發起申請,確認是否有預算配額預算未對齊、需求臨時變更
2️⃣ 比價、議價與選商邀請廠商報價、議價條件、選定合作對象廠商履約能力不明、報價不一致
3️⃣ 建立採購單與內部核決產出 PO、送主管簽核確認簽核卡關、表單版本錯誤
4️⃣ 供應商交貨與驗收根據 PO 驗貨、記錄交貨資訊無異常記錄、交貨延遲難追責
5️⃣ 請款對帳與付款流程對應發票與驗收紀錄,確認付款PO 與發票不符、錯帳誤付
6️⃣ 採購資料留存與評估整理採購紀錄與供應商表現評分缺資料,無法優化或淘汰廠商

 

什麼是企業採購系統?

企業採購系統是一種數位化採購管理工具,專門用於優化從採購申請、詢價、審核到最終付款的完整採購流程。其核心目標是提升效率、精準控管成本並杜絕人為錯誤。這套系統能夠自動整合採購流程、集中儲存所有資料、專業化供應商管理並進行嚴格的財務控管。現代的採購系統多採用雲端架構,支援跨設備操作,並提供強大的數據分析報告,是企業實現採購數位轉型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建設。

企業採購流程 6 大核心步驟詳解

要有效掌握採購管理的節奏與優化切入點,必須先理解完整的企業採購流程。我們將其拆解為以下六大階段:

 

步驟 1:採購需求確認 (別急著比價,確認「到底需不需要買」

許多企業在採購流程中最常犯的第一個錯,就是跳過需求與預算的事前盤點,直接進入比價與聯絡廠商階段,結果造成「需求不清楚、預算無依據、後續難核銷」。這個階段是整個採購流程中最關鍵的「起點控制」。

搞清楚「要買什麼」比「去哪裡買」更重要。

任務項目對應目的常見錯誤行為
明確列出需求品項避免採購內容不一致只有口頭說明,無正式需求清單
使用單位與時間點協調排程與交貨未標明時間,導致延遲使用
確認預算與額度是否已有核准預算無預算卻已下單,導致事後補帳
表單化作業建立流程依據與留存記錄透過 LINE 或口頭申請,難以追溯

 

步驟 2:比價、議價與供應商選擇

真正的採購管理不只是看單一商品的價格,而是要評估其總體擁有成本(TCO)。若只選最便宜,卻忽略隱性成本,最終仍會拖垮企業效益。

TCO 評估維度包含的隱性成本忽略風險
事前成本供應商審核、合約談判的人力耗費合作對象風險高、合約條款不利
持有成本運輸費用、關稅、倉儲與庫存管理成本運輸與稅務複雜性增加、庫存積壓
事後成本售後服務、維修費用、零件更換、產品報廢與處理服務延遲影響營運、資產難以追蹤

 

步驟 3:採購單建立與合約簽署

在確認供應商與條件後,下一步是將所有的採購細節(品項、數量、單價、交期)正式文件化,即建立採購單 (Purchase Order, PO) 並送交內部核決簽署。

  • 核心任務: 明確列出品項、數量、單價與交期;產出 PO,送主管簽核確認。

  • 常見風險: 用口頭下單、簽核卡關、表單版本錯誤,資訊不全。

 

步驟 4:產品或服務交付與驗收

供應商交貨後,必須根據原始 PO 文件進行「驗收」,確認貨品或服務的品質、數量與規格是否相符。

  • 核心任務: 根據 PO 驗貨、記錄交貨資訊與異常狀況。

  • 常見風險: 驗收無人簽名、問題未備註、無異常記錄、交貨延遲難追責。

 

步驟 5:發票處理與財務付款 (財務出帳就會出大包)

這是採購流程中,與財務部對接的關鍵環節。此時會執行**「三單對帳」**,即比對 PO(採購單)、驗收單、發票 三單數量/金額是否一致。

  • 核心任務: 比對 PO、驗收單、發票後確認付款;對應發票與驗收紀錄。

  • 常見風險: PO 與發票不符、三單數量/金額不符仍付款,易造成錯帳誤付,甚至影響審計稽核。

 

步驟 6:採購結案與紀錄歸檔

完成付款並不代表採購流程結束。此階段的重點在於資料留存與評估,為未來的採購管理優化累積經驗。

  • 核心任務: 整理採購紀錄、供應商表現評分、紀錄歸檔。

  • 常見風險: 缺資料,無法優化或淘汰廠商;換人就斷鏈。

採購需求確認流程示意圖

企業內部確認採購需求與預算的流程圖,包含需求申請、主管審核與預算控管步驟

 

為什麼公司不大「流程」更需要制度?

有些企業主常說:「我們公司小,不需要搞制度吧?」但事實上,越是人少、流程簡,越不能依賴個人經驗來處理複雜採購環節

問題實際後果
員工離職採購聯絡人斷線,客戶交期延遲、無法緊急補料
沒有流程無人負責流程進度,請款遲遲不處理、供應商關係受損
各做各的表單無記錄難以追溯,責任與決策依據分散

小公司採購流程再小,也應擁有「採購管理」的基本制度與流程節點。制度與系統才是真正長遠的採購管理解方。

 

採購流程常見的 5 大痛點與挑戰

在許多中小企業採購流程中,常見的問題是:「事情明明不複雜,為什麼就是容易出錯?」原因其實只有一個——流程靠人記、文件靠 Excel、資訊靠運氣。

 

痛點 1:需求模糊不清與重複採購

  • 問題發生原因: 部門各自為政,無共享比價紀錄;採購前的盤點不足。

  • 風險與後果: 超支預算、內部衝突、議價失效、找不到紀錄而重複請款。

 

痛點 2:供應商管理混亂與黑箱作業

  • 問題發生原因: 資料分散個人電腦,無供應商管理制度;選商無數據依據。

  • 風險與後果: 換人就斷鏈、找不到聯絡人、選商失誤、風險升高。

 

痛點 3:紙本電子簽核冗長與效率低下

  • 問題發生原因: 實體簽核找不到人、主管出差單卡著不能動、流程無明確節點。

  • 風險與後果: 採購進度延宕、貨期延誤,一張單卡 14 天。

 

痛點 4:財務驗收與核銷容易出錯

  • 問題發生原因: 驗收資訊缺乏、發票與 PO 不一致,人工比對錯誤。

  • 風險與後果: 錯帳誤付、供應商不信任、財務困擾。

 

痛點 5:隱藏成本難以追蹤,數據無法實現精細化管理

許多企業的採購數據分散,不僅難以進行事後分析與預測,更嚴重的是無法追蹤隱藏成本

  • 問題發生原因: 缺乏透明的成本結構和即時監控機制;資料孤島,導致運輸、關稅、非計畫性採購等隱性支出被忽略。

  • 風險與後果: 年終決算才發現預算超支;無法計算真實的TCO;缺乏數據導向的決策依據,優化與預測無從談起。

企業採購常見五大流程問題:流程卡關、資料分散、進度不明、比價困難、驗收疏漏

企業採購常見五大流程問題:流程卡關、資料分散、進度不明、比價困難、驗收疏漏

 

企業採購系統有什麼好處?流程到數據全面升級

企業採購系統的目的不是讓流程變複雜,而是解決人治帶來的不可控風險,讓採購管理從事後稽核 轉為事前預警,讓數據驅動決策

現代企業採購系統多採用 SaaS (軟體即服務) 雲端部署,這為企業帶來了傳統系統難以比擬的優勢:

  • 部署快速且成本低: 無需龐大的硬體投資與前期部署,透過訂閱模式即可快速上線。

  • 系統彈性與維護: 系統更新與維護由供應商負責,企業無需 IT 人力維運,能隨時享有最新功能。

  • 高擴展性: 具備高度靈活和可定制性,可隨著企業規模增長或流程變動,彈性調整或疊加功能模組。

企業採購流程中發單、驗收與付款結算的流程圖,展示文件核對與財務對帳環節

企業採購流程中發單、驗收與付款結算的流程圖,展示文件核對與財務對帳環節

採購系統如何解決上述痛點?

採購痛點採購系統功能解決方式與效益
簽核卡關線上簽核流程模組主管手機也能簽,流程不中斷
資料分散供應商集中管理庫換人不斷線、合作紀錄完整透明
比價混亂自動比價與歷史報價紀錄快速比對、避免重複採購
對帳錯誤三單對帳自動比對模組系統標記不符項目,預防誤付
無資料分析採購統計儀表板掌握預算動態、供應商績效與年度採購趨勢

 

採購系統 6 大關鍵功能模組詳解

工具不是越多越好,而是要用對「合適模組」。以下拆解 6 大採購系統必備功能:

模組 1:自動比價與電子簽核流程 (解決效率/合規痛點)

  • 傳統困境: 每次報價都用 Excel 彙整,簽核靠紙本或 LINE,效率低、錯誤高。

  • 系統解方: 自動生成比價表,多供應商報價視覺化分析;自訂簽核流程,主管遠端也能處理。

  • 適用情境: 有大量比價需求、簽核層級多的中型企業。

 

模組 2:供應商管理與績效評分

  • 傳統困境: 換人就找不到聯絡人,只能憑印象選廠商,導致品質不穩、責任模糊。

  • 系統解方: 建立供應商資料庫(聯絡方式、歷史報價);設定評分機制(交期準時、退貨率),並建立黑白名單。

  • 適用情境: 有固定合作廠商或大量供應商交替的企業。

展示供應商基本資料、交易紀錄與評比整合的畫面

展示供應商基本資料、交易紀錄與評比整合的畫面

 

模組 3:採購數據分析、異常預警與 AI/RPA 賦能

  • 傳統困境: 月底才知道超支;供應商價格波動、重複採購都沒人發現。

  • 系統解方: 除了即時追蹤總金額、預算使用率外,進階系統會整合 AI (人工智慧)RPA (機器人流程自動化) 技術:

    • AI 預警與分析: 透過機器學習分析歷史數據,精準預測供應需求,並辨識反常支出(如:單價突然波動、不合理的採購行為)。

    • RPA 自動化 利用 RPA 將發票處理供應商合約簽訂等重複性工作自動化,將人工錯誤率降低,並能整合舊有系統的數據缺口,加快流程執行。

  • 適用情境: 想進一步做預算控管、需要處理大量文件,或希望利用前沿科技降低人為錯誤率的企業。

 

模組 4:合約管理

  • 系統解方: 集中保存採購合約,設定合約到期日提醒,將採購單與合約號碼連結,強化合規性與法律追溯。

👉 延伸閱讀合約管理系統是什麼?6大核心功能與4大優勢!

 

模組 5:預算控管

  • 系統解方: 採購單發起時,自動核對年度預算餘額,即時顯示各部門預算使用率,防止超支。
  •  

模組 6:資產追蹤

  • 系統解方: 將採購的固定資產(如電腦、設備)自動匯入資產清單,追蹤資產編號、使用單位與報廢年限,強化固定資產管理。

 

企業該選哪種採購系統?內建、客製、Punch Out 全比較

工具再好,選錯系統也沒用。企業採購系統選型不是比「哪個最好」,而是比「哪個最適合你」。

方案 1:ERP 內建模組

  • 適合誰? 企業已導入 ERP 系統,流程相對固定,希望「採購 × 財務 × 庫存」一體化的中大型企業。

  • 優點: 資料一致性高,使用者學習成本低,無需另行部署。

  • 限制: 權限設定與流程設計彈性低,流程修改有限。

👉 延伸閱讀ERP 系統是什麼?erp系統有哪些?中小企業導入 ERP 的完整入門指南!

 

方案 2:客製化採購系統 

  • 適合誰? 流程多變、有特殊簽核邏輯,或須滿足特定法規(如政府採購、金融業)的成長型企業。

  • 優點: 功能完全客製、彈性高,可針對角色做操作分工。

  • 限制: 建置期較長(2~6 個月),需投入專案管理,成本高。

👉 延伸閱讀全網最詳細的客製化軟體開發介紹,你需要知道的事都在這!

 

方案 3:Punch Out 串接模式

  • 適合誰? 常採購固定類型商品、與大型供應商/電商平台合作頻繁的企業。

  • 優點: 使用者可直接在供應商平台選品下單,資料自動回填採購系統;商品資訊即時更新。

  • 限制: 技術門檻高,需供應商也支援串接;預算控管難度較高。

 

系統類型優點缺點適合對象
ERP 內建模組與財務/庫存整合彈性低、流程修改有限已有 ERP 的中大型企業
客製化系統完全依流程打造、彈性高開發成本高、建置期長有特殊採購需求的企業
Punch Out商品即時更新、節省人力需雙邊技術串接、設定複雜與固定供應商合作的企業

 

真實案例曝光!3 家企業如何成功升級採購流程

對多數企業決策者而言,最具說服力的不是功能列表,而是貼近自己產業與規模的成功案例。

案例 1:咖啡品牌 illy 

義大利知名咖啡品牌 illy,面對全球數百家原料供應商與物流夥伴。過去採購仰賴人工審核與表單傳遞,導致資料不一致、出貨延遲。

  • 升級重點: 導入採購系統後,成功整合供應鏈資訊、建立全球統一採購格式,並透過即時監控平台掌握每筆採購進度。

  • 重點成效: 流程效率提升 38%、採購錯誤率下降 60%、供應商交貨準時率提升至 96%。

案例 2:Rittal (聚焦採購整合/製造業)

德國機電整合品牌 Rittal 在轉型前,採購與財務系統分屬不同平台,導致發票對帳繁複、採購與付款資料難以同步。

  • 升級重點: 透過導入具備三單對帳、自動通知與報表分析的企業採購系統,整合內部財務作業,並建立了供應商績效評分制度。

  • 重點成效: 付款錯誤率下降 75%、發票處理時間縮短 40%、供應商更換率下降至 10% 以下。

 

企業採購系統常見問題 | FAQ

系統類型優點缺點
ERP 內建模組與財務/庫存整合、無需額外建置彈性低、流程修改有限
客製化採購系統完全依流程打造、彈性高開發成本高、建置期長
Punch Out 串接直接串接供應平台、商品即時更新需雙邊技術串接、設定複雜

企業採購必須遵循著名的 「5R 原則」(5 Rights of Procurement),這是確保採購效率與品質的基礎:

採購原則 (5R)中文定義採購管理目標
Right Quality適當的品質確保採購規格符合需求,避免退貨與生產延誤。
Right Quantity適當的數量避免過度或不足採購,減少倉儲壓力與重複採購。
Right Price合理的價格通過比價與議價獲得最具總體擁有成本 (TCO) 效益的價格。
Right Time正確的時間確保商品/服務在所需時間內交付,維持生產或營運穩定。
Right Source正確的供應商評估供應商的履約能力、信譽與穩定性,降低供應鏈風險。

採購系統的投資報酬率 (ROI) 不僅體現在直接的成本節省,更在於間接的效率提升與風險控制:

ROI 評估面向效益量化指標
效率提升 (間接)簽核時效縮短率: (如從 5 天縮短到 2 天)、人力工時節省 (流程自動化)。
成本控管 (直接)錯帳誤付減少金額: (三單對帳效益)、透過自動比價節省的年度採購差價。
風險降低 (策略)供應商違約率下降預算超支頻率減少合規性提升 (避免審計風險)。

 

洞察數位科技 | 協助客戶導入成功關鍵

你的採購流程也常出現這些問題嗎?

  • 報價資料東一張、西一張?

  • 驗收靠紙本、付款靠印象?

  • 預算超支總是「月底才知道」?

洞察數位科技成功協助多家企業解決了這些採購管理痛點,並導入自家設計的企業採購系統,將請購、比價、簽核、驗收與對帳五大流程一條龍整合。簽核時效平均加快 60%、部門流程一致性提升 80%、年終採購結算作業從兩週縮短為三天。

立即體驗轉型成果預約導入評估!

 

訂閱洞察,獲取更多知識文章

GET BETTER RESULTS BY UPGRADING TODAY!​